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 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 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促進湖 湘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根據《中共 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發 〔2019〕43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一) 加強中醫藥服務機構建設。積極推進國家、省級 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補齊市縣級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發展 短板,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不斷完善融預防保 健、疾病治療、康復和公共衛生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到2022年,爭取創建1—2個國家中醫醫學中心或區域中醫 醫療中心,建設一批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所有市級公立 中醫醫院達到三級甲等水平;30%以上的縣級公立中醫醫院 達到三級醫院水平;各級公立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婦幼 保健院和有條件的??漆t院設置中醫藥科室。
(二) 夯實基層中醫藥服務陣地。推進實施基層中醫藥 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市級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中心和縣 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建設;到2022年,力爭實現全 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 師,7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能夠開展中醫 藥適宜技術。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中醫專業醫學生規 模,在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中積極招收中醫醫師,推進中 醫藥人員“縣管鄉用"。支持中醫醫院牽頭組建醫療聯合體、 醫療共同體和特色??坡撁?。支持開展中醫經典病房建設試 點。各級中醫醫院要加強對基層中醫藥服務的指導。
(三) 推進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實施“互聯網+中醫藥 健康服務”行動,積極建設省中醫藥健康信息平臺,建立以 中醫藥資源、服務、管理和科研數據等為重點的基礎數據 庫,進一步完善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鼓勵依托醫療機構發 展互聯網中醫醫院,開發中醫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推動開展 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和遠程醫療服務。依托省中醫藥健康信 息平臺,采取抽查抽檢、定點監測、違法失信懲戒等手段, 實現精準高效監管。
二、發揮中醫藥在健康湖南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四) 發揮中醫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健全 完善中西醫高效協同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機制。加強三級中 醫醫院急診、ICU、呼吸、感染等科室建設和二級中醫醫院 急診科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應急救治能力。組織中西醫專家 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協同攻關,篩選和研發中醫藥有效 治療技術和藥物。組建“平戰結合”的中醫應急醫療隊。建 立中醫藥應急物資和設施設備儲備制度。
(五) 彰顯中醫藥在疾病治療中的優勢。加強中醫優勢 ??平ㄔO,做優做強脾胃病、心腦血管病、肝腎疾病、腫瘤 和骨傷、肛腸、皮科、婦科、兒科、針灸、推拿等??茖?/span> 病。健全中西醫協作機制,做好心力衰竭、小兒腦癱、肝癌 等重大疾病中西醫協同攻關。建立綜合醫院、??漆t院中西 醫會診制度。到2022年,推廣50個左右中西醫結合診療 方案。
(六) 強化中醫藥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實施中醫治未 病健康工程。鼓勵家庭醫生提供中醫治未病簽約服務,加強 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中醫藥基本公共衛 生服務項目管理。大力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八 段錦等養生保健方法。到2022年,實現二級以上中醫醫院 治未病科室全覆蓋,在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廣20個 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
(七) 發展中醫藥特色康復服務。實施中醫藥康復服務 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現有資源建設省市級中醫康復中心,縣 級公立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鼓勵社會資本建設康復醫院、 療養院、護理院等中醫特色康復服務機構,支持各類醫療機 構開展中醫特色康復服務。針對慢性病和傷殘等,制定推廣 一批中醫康復方案,推動研發一批中醫康復器具。
三、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八) 加強中藥材保護與開發。強化湘產道地藥材種質 資源和原產地保護,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支 持珍稀瀕危中藥材替代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培育、保護、 推廣“湘九味"等中藥材區域品牌,支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 的中藥材品牌建設,推行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 栽培。打造武陵山片區、雪峰山片區、南嶺片區、羅霄山片 區和環洞庭湖區中醫藥材產業帶。建設一批省級道地藥材良 種繁育基地、道地與特色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推進中藥材 產業扶貧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九)加速中醫藥產業鏈發展。推進中醫藥千億產業鏈 建設,促進中醫藥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支持一批 初加工基地和產地交易市場的標準化與智能化建設,促進中 藥材向深加工發展。推進中藥生產企業裝備升級、技術集成 和工藝創新,提升中藥企業競爭力。打造知名中藥品牌,培 育一批年產值過億元和一批年產值過10億元的中成藥大品 種。打造以瀏陽生物醫藥園為核心,輻射全省的現代中藥產 業基地。推進中藥商貿流通業發展,推動邵東廉橋、長沙高 橋現代中藥材流通市場改造升級,培育一批大型連鎖藥房和 醫藥流通企業。推進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大力發展中醫藥 養生保健服務,鼓勵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服務,促進中醫藥 與養老相融合,研發推廣藥膳、藥飲、藥妝、藥浴等中醫藥 保健產品。推進邵東市廉橋中藥材小鎮(廉橋鎮)、湘潭縣 湘蓮小鎮(花石鎮)、瀏陽市社港中醫骨傷康復小鎮(社港 鎮)等一批中醫藥特色小鎮建設。
(十)加強中藥質量安全監管。完善中藥質量標準體系, 強化中藥炮制、中藥鑒定、中藥制劑等及道地藥材的標準制 定與質量管理。修訂《湖南省中藥材標準》《湖南省中藥飲 片炮制規范》等標準、規范。探索制定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 管理規范的激勵政策。建立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藥安 全、療效評價方法和技術標準。優化和規范醫療機構中藥制 劑備案管理,支持醫療機構應用傳統工藝配制中藥制劑,支 持建立區域中藥制劑中心。以中藥飲片監管為抓手,向上下 游延伸,落實中藥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建立多部門協同監管 機制,探索建立全省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生產流通使 用全過程追溯體系,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中藥重點品 種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推進中藥企業誠信體系 建設,將其納入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 統,加大失信聯合懲戒力度。
四、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十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中醫思維培養,改革 中醫藥院校教育。推動省部局共建湖南中醫藥大學,推進中 醫藥國內一流學科建設,著力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才。支持 湖南中醫藥高等??茖W校“卓越校”建設,大力培養基層適 用型中醫藥人才。支持具備條件的職業院校增設中醫藥相關 專業和課程。探索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 式,鼓勵國醫大師、名老中醫“進課堂”傳授學術思想和實 踐經驗。加強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和中醫學術流派傳 承工作室建設,加強學術經驗繼承,發揮師承教育優勢和作 用,培養一批高水平中醫藥特色人才。
(十二)拓展人才培養渠道。依托國家中醫藥人才培養 項目,加快培養高水平臨床領軍人才和多學科交叉的中醫藥 創新型領軍人才。支持中醫藥院校與其他高等學校、科研院 所等聯合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中醫藥人才。大力培養中藥材種 植、中藥炮制、中醫藥健康服務等技術技能人才。完善中醫 醫術確有專長人員考核及執業管理辦法。到2022年,培養 造就100名省名中醫、100名基層名中醫。
(十三)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深化公立中醫醫療機 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中醫藥職稱評聘制度,注重業務能力 和工作實績。鼓勵退休中醫醫師到基層提供服務,放寬長期 服務基層的中醫醫師職稱晉升條件。加大對中醫藥人才的支 持力度,在衛生人才工程推薦評選中單設中醫藥類別。建立 我省中醫藥行業表彰獎勵長效機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 定,對在中醫藥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 獎勵,發現推介中青年骨干人才和傳承人。各種表彰獎勵評 選向基層一線和艱苦地區傾斜。
五、推進中醫藥科研創新
(十四)推動中醫藥協同創新。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及中 醫藥重大科學問題,建立多學科融合的科研平臺。加快國家 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和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建設,推進 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在中醫藥重點領域創建一批國家級、 省級中醫藥重點研究室(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創 新中心。支持企業、醫療機構、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協同 創新,以產業鏈、服務鏈布局創新鏈,完善中醫藥產學研一 體化創新模式。
(十五)加強中醫藥重點研究。依托國家中醫藥科技研 發專項,開展中醫藥防治重大、疑難、罕見疾病和新發突發 傳染病及殘疾人康復等臨床研究,加快中藥新藥創制研究, 推進中醫器械、中藥制藥設備研發。支持鼓勵兒童用中成藥 創新研發。圍繞單方驗方、經典名方、名醫名方,開展醫院 制劑研究。在針灸、康復、中藥等領域建成一批科技創新基 地。到2022年,力爭在2—3個重大疾病臨床研究上取得明 顯進展。
(十六)健全中醫藥科研管理機制。建立符合中醫藥特 點與發展需求的科研評價標準與體系,改革完善有利于中醫 藥創新的激勵政策。健全賦予中醫藥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 主權的管理制度,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建立科技主管部門與 中醫藥主管部門協同聯動的中醫藥科研規劃和管理機制。加 強中醫藥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六、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承和開放發展
(十七)挖掘和傳承湖湘中醫藥精華。深化馬王堆漢墓 醫學研究,推出一批研究新成果。加強歷代湖湘中醫名家學 術思想研究和傳承。搶救瀕臨失傳的古籍文獻。搜集整理中 醫藥經典名方、民間驗方、秘方和傳統療法,加大傳統制 藥、鑒定、炮制技術和老藥工經驗技術傳承力度,建立合作 開發和利益分享機制。完善學術傳承制度,推進活態傳承, 實現數字化、影像化記錄和存儲。
(十八)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支持建設中醫藥文化宣
傳教育基地,推進中醫藥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和主題公 園建設。推動中醫藥與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數字出版、動 漫游戲、旅游餐飲、體育健身等有效融合,發展新型文化產 品和服務。深化“中醫中藥中國行”等活動,推進中醫藥文 化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將 中醫藥常識納入中小學衛生健康教育內容。
(十九)推進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支持建設一批海 外中醫醫院、中醫藥治療中心、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等。鼓勵 按規定開展境外合作辦學、聯合辦學,鼓勵符合條件的高等 學校按規定招收中醫藥學歷教育留學生、開展涉外短期培 訓。推進與國外中醫藥科研機構合作,支持建設中醫藥國際 合作實驗室、院士工作站。推動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建設, 落實優惠政策,依托現有中藥交易平臺穩步開展國際貿易。 推動中藥產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注冊,進入國 際市場。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和臺灣地區中醫藥交流合作。
七、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
(二十)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市縣要明確承擔中醫藥 管理職能的機構,合理配置人員力量;按規定建立中醫藥工 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 的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制定實施中醫藥相關政策措施要充 分聽取并吸納中醫藥主管部門和中醫藥專家意見。完善中醫 藥服務監管機制。
(二十一)加大中醫藥投入保障。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 藥發展多元投入機制,在衛生健康投入中統籌安排中醫藥事 業發展經費并加大支持力度,在工業、農業、林業相關專項 資金中統籌安排資金支持中藥材種植、生產及加工等。加大 對中醫藥事業發展投資力度,改善中醫醫院辦院條件,擴大 優質服務供給,切實保障公立中醫醫院投入責任落實。鼓勵 設立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的中醫藥發展基 金。引導商業保險機構投資中醫藥服務產業。
(二十二)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改革完善中醫 藥服務價格形成機制,適當提高體現中醫藥人員技術勞務價 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和中藥飲 片、中成藥、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 目錄、藥品目錄。分批遴選中醫優勢明顯、治療路徑清晰、 費用明確的病種實行按病種付費,合理制定付費標準。支持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適宜的中醫藥服務。鼓勵商業保險機 構開發中醫治未病等保險產品。
(二十三)加強組織實施。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中央意 見和本實施意見落實情況納入本地績效評估,切實抓好貫徹 落實。組織主流新聞媒體加大對中醫藥文化宣傳力度,加強 和規范中醫藥防病治病知識傳播普及,營造珍視、熱愛、發 展中醫藥的社會氛圍。
少數民族醫藥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地方可根
據本實施意見,制定和完善促進本地少數民族醫藥發展的相 關政策舉措。